當第一縷晨光灑向碼頭
生產一線的鋼鐵巨臂
已然蓄勢待發
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二十點
智慧港口散貨碼頭的現場調度員
以專業為筆以堅守為墨
在白晝的十二小時里
精準譜寫著貨物裝卸
船舶周轉的高效樂章
8:00 責任交接的“第一棒次”
晨光熹微,早班調度員準時抵達作業現場。從夜間作業船舶的剩余量到現場潛伏的危險源,從設備運行狀況到當日即將靠港的船期信息,每一項數據都需逐一核對確認。“BC2皮帶機300米處凌晨出現托輥輕微異響,已安排檢修,重啟時需重點關注。”一句句沉著地叮囑將責任穩穩傳遞,為生產作業筑牢安全與效率基石。
8:30 設備點檢的“安全哨兵”
調度員的身影在晨曦中穿梭,化身設備點檢的“移動安全哨”。他們時而俯身細察設備的細微運轉,時而快步走向各個點位,耐心詢問操作狀態、排查隱患。每一次駐足,每一次叮囑,都凝聚著沉甸甸的責任,用專注的目光和堅實的腳步,丈量著安全距離,守護著生產命脈。
10:30 船舶靠泊的“精準指揮”
船舶靠泊,是調度員指揮藝術的初章。他們目光如炬,緊盯潮汐漲落與龐然船型,與引航員默契呼應,指揮系纜工及時就位。在他們精準的調度指令下,萬噸巨輪平穩地依偎泊位,為后續的鐵礦石裝卸贏得寶貴先機。
12:00 烈日下的“效率守護”
正午驕陽炙烤,地面溫度節節攀升。調度員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,緊貼脊背,但他們沒有絲毫懈怠,不停穿梭于碼頭前沿,實時調配生產資源。“臺風預警,今晚22點前必須卸空離泊避風!”調度員抹去額角的汗珠,目光如釘般鎖定作業進度,確保酷暑之下裝卸效率不降分毫。
14:00 多方協作的“中樞紐帶”
作為碼頭高效運轉的“中樞紐帶”,調度員需要實時對接船方,確認靠離泊時間與艙位貨物分布,同步與貨主溝通,核實大件貨物裝卸的特殊需求,還需協調場內設備、車輛等資源。在紛繁的交織中,他們既要指揮吊裝與人力配合,處理突發狀況,又要嚴守安全紅線,確保人員各司其職、流程無縫銜接,于高效流轉中維系井然秩序。
16:30 流程優化的“攻堅時刻”
“緊急!3號泊位船舶離港時間提前2小時,臺風預計提前登陸!”調度員迅速召集裝卸班長、車輛及設備管理員緊急磋商。人力與機械重新優化部署:增派一輛裝載機,加調五輛運輸車,每個船艙增配一名清倉工。時間被重新切割,“搶出這兩小時,就能確保船舶安全離港!”——這是一場與風暴賽跑的攻堅。
19:00 暮色中的“安全守望”
夕陽沉入海平線,暮色溫柔籠罩碼頭。調度員的目光卻更加銳利,聚焦于夜間作業的準備與安全排查。作業區的照明設備逐一驗看,現場周邊的警示標識反復確認。“白晝追求效率,暮色更要守護安全紅線。”他們深知,此刻的嚴謹是為夜班作業而鋪設。
20:00 白晝收尾的“數據校準”
夜幕低垂,白晝的喧囂漸入尾聲。調度員回到案前,化身嚴謹的“數據管家”。鐵礦卸船1.2萬噸、2艘船舶順利靠離港、設備零故障運行……一組組數字在筆下流淌,記錄著十二小時的奮戰與成果。“今日數據是明日優化的基石,務必精準無誤。”他們仔細核對,鄭重歸檔,為本班調度工作畫上圓滿句點。
上一篇:> > 沒有了
下一篇:> > 多維“廉”動 厚植廉潔文化沃土